新闻动态

News information

FRED协议漏洞的技术分析与安全影响评估

<<返回

2025年07月29日 08:00

FRED协议漏洞(CVE-2025-1727)是一个存在了20年的严重安全缺陷,被归类为CWE-1390弱认证漏洞,CVSS v3评分为8.1分,CVSS v4评分为7.2分,均属于高危级别。该漏洞源于协议依赖BCH校验和进行数据包认证,但缺乏身份验证和加密机制,使得攻击者可通过软件定义无线电(SDR)技术伪造合法数据包,向列车尾部设备发送未授权制动控制指令,可能导致列车急停或制动系统故障。尽管该漏洞需要相邻网络访问权限,但由于攻击复杂度低且无需特权,对铁路基础设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


一、漏洞分类与评分解析

FRED协议漏洞被归类为CWE-1390弱认证漏洞,这一分类反映了协议在身份验证机制上的严重缺陷。CWE-1390属于访问控制类漏洞,核心问题在于系统未实现有效的身份认证或加密机制,导致攻击者可伪造合法数据包 。从漏洞利用角度看,攻击者无需知道系统密码或权限即可执行攻击,这与CWE-287(认证机制不恰当)密切相关。

CVSS评分系统对这一漏洞给出了高危级别评分,CVSS v3得分为8.1分,而CVSS v4得分为7.2分,两者均处于高危区间。评分差异主要源于CVSS v4对攻击向量(AV)权重的调整:v3中AV:A(相邻网络)的权重较高,而v4降低了这一权重,但漏洞的高影响(可用性、完整性)仍使评分保持高位 。具体分析CVSS向量字符串(AV:A/AC:L/AT:N/PR:N/UI:N/VC:L/VI:H/VA:H/SC:N/SI:H/SA:H)可发现:

  • 攻击向量(AV:A)攻击需要相邻网络访问权限,意味着攻击者需接近铁路通信频段范围

  • 攻击复杂度(AC:L)攻击实施复杂度低,无需高级技术能力

  • 认证要求(PR:N)无需任何特殊权限即可执行攻击

  • 影响范围(SC:N)漏洞影响范围有限,仅限于被攻击的特定设备

  • 可用性影响(VA:H)成功利用可导致系统完全不可用,列车制动系统失效

  • 完整性影响(VI:H)可篡改关键遥测数据,如风压和制动状态

  • 机密性影响(VC:L)对机密性影响较低,但这是由于协议本身未涉及敏感数据


CVSS v3和v4评分差异反映了评分标准的演变,但无论采用哪种版本,该漏洞都被视为高危,需要紧急处理。这一评分也符合CISA将其定性为”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”的重大风险的判断。


二、FRED协议的技术原理与设计缺陷

FRED(Flashing Rear End Device,闪烁尾部装置)协议是列车头尾远程连接协议的通称,由美国铁路协会(AAR)铁路电子标准委员会(RESC)维护,被日立铁路STS美国公司、Wabtec和西门子等多家制造商采用。该协议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列车尾部(EoT,End-of-Train)与列车头部(HoT,Head-of-Train)设备间的通信,用于传输尾部风压、制动状态等关键数据,并接收来自头部的制动指令。


FRED协议的技术原理基于无线射频通信(RF),其数据包结构包含校验和字段以确保数据完整性。然而,该协议的致命设计缺陷在于仅依赖BCH校验和进行数据包认证,而完全未实现身份验证机制BCH(Bose-Chaudhuri-Hocquenghem)是一种纠错码算法,主要用于检测和修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,但其设计初衷并非用于安全认证。


BCH校验和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:

1.单向认证机制协议仅验证数据包的完整性,但未验证发送者的身份

2.缺乏加密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未加密,可被截获和分析

3.固定算法参数BCH算法的参数(如码长、纠错能力)在协议中固定,未采用动态或可配置方案


这些设计缺陷使得攻击者能够通过逆向工程协议数据包结构,计算出合法的BCH校验和,从而伪造出被协议接受的数据包。由于所有版本的FRED协议均采用这一”创建时校验+无认证”机制,漏洞影响范围涵盖了所有协议版本 。这种设计缺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协议设计时的安全认知局限,当时铁路通信频段受法律保护、仅供铁路内部使用,设计者认为无需额外的安全机制。

三、SDR攻击技术与实施场景

软件定义无线电(SDR)技术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对FRED协议漏洞的利用门槛。攻击者只需价值不到500美元的SDR设备(如HackRF One或USRP),即可实现对铁路通信信号的捕获、分析和伪造 。SDR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模拟各种无线通信协议,包括铁路专用频段的FRED协议。


SDR攻击FRED协议的典型实施场景可分为三个阶段:

信号捕获与协议逆向攻击者使用SDR设备(如HackRF One)扫描铁路通信频段,捕获EoT与HoT之间的通信信号。通过开源工具(如GNURadio)解析数据包结构,提取BCH校验和算法参数。这一过程相对简单,因为铁路通信协议通常未加密,且BCH校验和算法参数固定,易于逆向分析。


数据包伪造攻击者利用逆向工程获得的协议知识,构造包含紧急制动指令的恶意数据包。关键在于正确计算BCH校验和,使其通过协议的完整性验证。由于BCH算法仅用于纠错而非安全认证,攻击者可通过数学方法生成合法校验和,无需知道任何密钥或认证信息。


信号发射与攻击实施攻击者将伪造的数据包通过SDR设备发射到铁路通信频段,覆盖列车尾部设备的接收范围。由于FRED协议缺乏身份验证,尾部设备会将伪造指令视为合法,执行紧急制动操作。攻击者甚至无需物理接触列车,只需在铁路沿线一定范围内部署SDR设备即可实施攻击


根据材料分析,FRED协议可能使用Sub-6GHz频段(如900MHz或2.4GHz),而HackRF One等SDR设备可覆盖该频段,实现有效信号发射。攻击复杂度低(AC:L)意味着即使不具备高级无线电知识的攻击者,也能通过公开的SDR工具和教程完成攻击实施。

四、漏洞利用的实际影响与风险

成功利用FRED协议漏洞可对铁路运营造成灾难性后果:

直接安全风险攻击者可向列车尾部设备发送未授权制动控制指令,导致列车急停或制动系统故障。在高速运行状态下,突然的紧急制动可能导致列车脱轨或与其他列车发生碰撞。2011年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表明,列车制动系统的异常操作可引发重大安全事故,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

运营中断风险即使不导致事故,频繁的紧急制动指令也会扰乱列车正常运营,造成延误、取消和调度混乱。全美约60%的铁路线仍在使用受影响设备,替换成本预估超12亿美元,表明漏洞影响范围广泛,修复难度大。


基础设施连锁威胁FRED协议漏洞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基础设施安全威胁。攻击者可长期潜伏在铁路通信系统中,持续发送恶意指令,影响列车运行安全。此外,若攻击者同时掌握其他铁路系统漏洞,可能形成攻击链,进一步扩大危害范围


经济与社会影响漏洞可能导致铁路运营商面临巨额赔偿和监管处罚。铁路事故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,还会影响公众对铁路安全的信任,长期损害行业声誉。此外,漏洞修复需要大量资源投入,可能影响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率。

五、行业响应与缓解措施


针对FRED协议漏洞,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(CISA)发布了紧急安全公告,

提出了多项缓解措施:


网络隔离与分段确保控制系统设备无法从互联网访问,通过防火墙实施适当的网络分段,限制攻击面的扩大 。


安全远程访问方法使用虚拟专用网络(VPN)等安全远程访问方法,防止未授权访问。


协议升级计划美国铁路协会(AAR)承诺将在2027年前采用更安全的802.16t协议替代现有系统,该协议引入了加密和双向认证机制,可有效解决当前漏洞问题


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建议部署入侵检测系统(IDS)监控异常SDR信号,及时发现潜在攻击。


短期防护策略由于协议升级需要时间,铁路运营商可实施短期防护策略,如物理隔离关键控制信号传输通道,限制SDR设备的使用范围 


长期安全规划从校验到认证的范式转移,升级协议至BCH 2.0标准(集成国密算法SM4),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指令溯源,建立更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 


然而,行业响应存在明显滞后。该漏洞自2012年被安全研究员Neil Smith发现以来,长期被美国铁路协会(AAR)忽视,以”理论风险”为由搁置修复计划 。直到2025年7月CISA发布正式安全公告,AAR才宣布更新计划,但部署目标年份为2027年,实施进展极为缓慢  。这种滞后反应暴露了关键基础设施治理中”成本优先于安全”的致命逻辑 也反映了铁路行业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。


六、漏洞的启示与未来展望


FRED协议漏洞事件揭示了关键基础设施保护中的三大核心矛盾:历史遗留系统的安全债务、公私部门的责任边界、技术升级的成本分摊。这一漏洞的存在长达20年,反映了铁路通信系统在安全设计上的严重滞后。


技术层面的启示从校验到认证的范式转移势在必行。铁路通信系统需摒弃”物理安全即可”的陈旧观念,采用现代加密和身份认证技术,确保通信安全。BCH校验和等传统纠错机制不能替代安全认证功能,必须与加密、数字签名等技术结合使用。


政策层面的启示构建公私协作新范式至关重要。政府机构应加强监管,强制要求关键基础设施采用安全标准;行业组织需建立更有效的漏洞披露和修复机制,避免类似漏洞长期存在。CISA通过BOD指令倒逼企业行动的做法值得借鉴,但需建立更长效的机制。


经济层面的启示安全投入已不再是选择题,而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必答题。铁路行业需重新评估安全与成本的关系,认识到安全漏洞的修复成本远低于潜在事故的损失。全美铁路系统替换受影响设备的成本预估超12亿美元 ,但相比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,这一投入是必要的。


随着5G-R(第五代铁路专用移动通信系统)的部署,铁路通信系统正面临”更高效 vs. 更脆弱”的悖论  。一方面,5G-R的低时延特性可提升制动响应速度至毫秒级;另一方面,攻击面可能扩大至车载娱乐系统、乘客Wi-Fi等非核心设备。为应对这一挑战,铁路行业需采取硬件隔离与软件防护相结合的策略,确保关键控制信号传输通道与非核心设备物理隔离,同时部署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指令检测系统提高安全防护水平。


七、结论与建议


FRED协议漏洞是一个典型的高危工业控制系统漏洞,其根本原因是协议设计时缺乏现代安全意识,仅依赖BCH校验和进行数据包认证,未实现身份验证和加密机制。攻击者利用SDR技术可轻松伪造合法数据包,向列车尾部设备发送未授权制动控制指令,可能导致列车急停或制动系统故障对铁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。


针对这一漏洞,建议铁路运营商采取以下措施:

1.立即实施网络隔离与防火墙部署,限制攻击面扩大

2.部署入侵检测系统(IDS)监控异常SDR信号,及时发现潜在攻击

3.加快协议升级计划,引入加密和双向认证机制,提高通信安全性

4.建立漏洞披露政策(VDP)并定期报告进展,提高安全透明度

5.加强与制造商的协作,获取具体指导并确保设备供应商提供有效解决方案


铁路行业需认识到,安全漏洞的修复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管理、政策和经济问题。历史遗留系统的安全债务必须被重视和解决,公私部门需共同承担责任,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。当500美元的SDR设备足以威胁价值数亿美元的列车系统时,安全投入已不再是选择题,而是关乎公共安全的必答题  。


FRED协议漏洞事件或许正是全球铁路行业迈向”安全优先”转型的起点促使行业重新评估安全与效率、成本的关系,在技术创新的同时,确保安全防护水平同步提升。


【 THE END 】